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治疗范围 >>复方性口疮 >> 复方性口疮
详细内容

复方性口疮

复发性口疮俗名口腔溃疡,中医谓之口疳口破等,多由心脾积热,或阴虚火旺,灼伤口腔肌膜或阳虚口腔失养所致,主要表现是口腔唇内,颊,舌,龈等处肌膜见豆大小之溃疡,周围红晕,表面洼陷,灼热疼痛,反复发作。在中医古代文献早有记载,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:“岁金不及,炎火乃行——民病口疮。”隋,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曰:“手少阴,心之经也,心气通于舌;足太阳,脾之经也,脾气通于口。脏腑热盛,热乘心脾,气冲于口与舌,故令口舌生疮。”西医认为其发病因素可能包括几个方面:免疫学异常,心理因素变化,遗传,感染,胃肠道功能紊乱,内分泌因素等。预防调护方面注意:保持生活规律,忌辛辣厚味,避免过于寒凉,清洁口腔,减少邪毒滞留机会。祛除不良刺激,调改不良修复体,防止口舌创伤。加强身体锻炼,增强体质,减少本病的发生。(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)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、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,经常出现在口腔粘膜的各个部位,有自发性的烧灼痛,可以自愈,但不久又复发,因此称为复发性口疮。病因比较复杂,多发生于青年人,女性患者比男性多。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患者有消化道溃疡(胃溃疡、肠寄生虫病等)、新陈代谢疾病(如糖尿病)、精神过度紧张等。

溃疡有自限性,一般能在10天左右自愈。因口疮经常反复发生或此起彼伏而称为复发性口疮。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,只能说与多种因素有关。

轻型阿弗他溃疡:又称轻型(小型)口疮,在临床上最为常见,约占复发性口疮的80%。病程:初起有局部敏感,不适,或有触痛,或有烧灼感等前驱症状。约24小时后,局部水肿、充血,呈一小红点或丘疹状。1~3日后,上皮破损并继发炎症,小溃疡形成,此时疼痛加重;后溃疡渐渐扩大,一般直径约为2~4mm,为圆形或椭圆形,在颊唇沟处则为条状。溃疡边缘整齐,有约1mm的红晕,基部不硬,中心凹陷,其上覆盖灰黄色或黄白色纤维素性假膜,疼痛日益加重。再经过4~5日后,红晕消失而痊愈。特点:除溃疡感染加重者,一般愈后不留瘢痕。溃疡持续约7~14天,不治而愈,称之为自限性。溃疡数目不多,每次1~5个,好发于非角化区,如唇、颊等处粘膜。溃疡遇刺激性食物及说话进食时疼痛加重,唾液增多,淋巴结肿大。病因不明而个体差异较大,反复发作或连绵不断。

重型阿弗他溃疡:又称重型(大型)口疮、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。其发病情况与前者相似,仅溃疡较大而深在,直径10~30mm,深及粘膜下层,甚至肌层,溃疡周围组织红肿且微显隆起,扪之较硬,溃疡边缘整齐,愈合后有瘢痕。若瘢痕位于口角区则张口受限,位于舌尖或悬雍垂则可能有组织缺损。溃疡可发于口腔的任何部位,但以口腔的后部颊、咽旁、软硬腭或交界处多发。持续时间长,有月余、数月或一年,药物治疗往往效果较差,有自限性,复发间歇期不定。溃疡一般为1个,或在其周围有数个小溃疡。疼痛较重,患者全身状况良好。其初起时也为轻型口疮。

疱疹样溃疡:其特点为溃疡小,直径仅1~2mm,但数目多,有数十个或更多;散在分布于粘膜的任何部位,以舌腹、口底多见;少数可与相邻的溃疡融合成较大的溃疡,周围粘膜充血。

对复发性口疮的治疗可分为局部和全身治疗,但首先要保 持口内清洁,注意口内粘膜免受硬物摩擦,少吃过硬食品,并应避免咬伤。局部治疗的方法和药物较多,包括:抗生素、皮质激素局部封闭等。

祖国医学称本病为“口疳”、“口糜”、“口疮”等。本病与风火燥邪以及内伤七情、过食辛辣等因素有关。证属阴虚火旺,脾虚湿困,脾胃实热,肺胃热壅,气血两亏等。治疗以滋阴清火,健脾利湿,清热凉血,清胃肃肺,气血双补为原则。需内治外敷结合,全身局部并举。我们应用纯中药外用为主治疗此病疗效卓著。


公司地址:某某市 某某去  某某街道101号  某某公司

公司邮箱:123456@abc.com

公司传真:123456abc

Copyright 2014-2025,www.xxxxx.com,All rights reserved

400-000-0000

免费销售热线

官方微信公众号

官方微信公众号

技术支持: 航程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